台灣景點資訊 - 善化慶安宮
名稱 善化慶安宮
地址 台南市善化區中山路470號 ( 臺南市   善化區   中山路 )
介紹 善化舊名「灣裡街」,為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棲居之地。 慶安宮廟址前身為荷蘭時期之荷語教習所,後為明鄭時期大儒沈光文隱居傳道之處;康熙年間創建「文昌閣」,奉祀五文昌帝君,東西兩廊兼為講學之用,為地方文教中心,有義學之功用;同治年間因地震毀損,由各方信眾募資重建,改名「慶安宮」,並從臺南大天后宮迎奉媽祖分身(俗稱老二媽)、由營盤尾(今善化牛墟)迎奉大武壟巡檢司武廟之關聖帝君、自赤山龍湖岩迎奉觀音佛祖、註生娘娘、十八羅漢等,成為臺南地區有名的三大媽祖廟之一,原文昌帝君則改祀後殿;日治時期與民國時期多次修建後,於民國71年增祀「臺灣孔子」沈光文公神像,與五文昌合祀成為「六文昌」,是全臺唯一奉祀「六文昌」的廟宇;民國95年於東廂關室設立「沈光文紀念廳」。 三級古蹟慶安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並奉祀有全臺唯一的「六文昌」─五尊為康熙年間文昌祠所保存流傳,第六尊則是「臺灣文獻初祖」沈光文公。 沈光文,字文開,父祖輩曾是明朝宰相,自小飽讀詩書;明朝福王時,與史可法一起抗清,後隨魯王退守浙江,魯王兵敗,他隱居普陀山為僧。鄭氏時期,鄭成功禮聘沈光文。鄭經嗣位,沈光文作賦諷刺政權,惹出殺身之危,遂逃往大崗山、羅漢門等地,並在羅漢門(今內門)出家為僧,之後,流離至目加溜灣社(今善化一帶),在此宣揚儒家思想,教導當地平埔族讀書識字,並為他們治病,乃至終老,葬於善化。 被譽為「臺灣孔子」的沈光文是首位在臺灣設帳教學的文人,開啟了臺灣文教的濫觴;居臺三十餘年,凡登涉所至無不記載,無論詩、賦、古文、地理研究都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文化,可謂臺灣文化的播種者;尤對善化的教育風氣與人文思想有淵遠流長的影響,大盛善化文風。 民國71年中秋,善化居民為了紀念沈光文,造像入祀慶安宮後殿,與5位文昌君一起供奉,並為其建造一座紀念碑;民國95年由文建會、臺南政府、慶安宮廟方共同補助經費修建,於慶安宮東側2樓成立「沈光文紀念廳」。 慶安宮座北朝南,其平面為「三進帶一拜亭及左右護龍」之格局,中軸主體建築通面寬為三開間─正殿緊落於三川殿,兩者間藉由拜亭聯繫;後殿以天井與正殿相接;主殿左右兩側設置配殿,左右兩側護龍再以過水廊與中軸正殿連結─是清代台灣中型寺廟之典型格局。 「三川殿」面寬三開間,為整座廟宇的門面,其棟架為三柱七架;「拜亭」立四柱,其上施以「蜘蛛結網」,做法細緻;「主殿」架內棟架採三通五瓜式,瓜筒疊斗皆為三層,各架層數相同,以斗與束木之大小高低作為調整,廟貌壯麗,美侖美奐。 慶安宮石雕雕刻手法生動,其中石獅以青斗石為材,應為清朝中期之作品,與三川殿牌樓面石垛展現不同之手法。正殿壁畫更為府城名師潘春源與其弟子共同創作,極具藝術價值,保存價值極高。 每年中秋節舉行的「善化五文昌祭」更是臺南地區馳名的祭典,遵古禮、奏古樂、行祭祀,並舉辦燈謎晚會,獎勵後學學詩作文,是全臺罕見的崇文掖教盛典。 (文字資料彙整於:「臺南市善化區公所官網」、「臺南市善化國民中學」、「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大灣觀音廟官方部落格」等)
交通資訊
網頁
備註
電話 06-5817547
開放時間 週一~週日09:00~17:30
資料來源 http://data.tainan.gov.tw/





附近景點:
善化啤酒觀光工廠   , 善化糖廠   , 大安生態教育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