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景點資訊 - 學甲慈濟宮
名稱 學甲慈濟宮
地址 台南市學甲區慈福里濟生路170號 ( 臺南市   學甲區   濟生路 )
介紹 慈濟宮位在學甲市區中心,廟宇巍峨壯麗,分有前後兩殿,前殿奉祀保生大帝,後殿供奉觀音佛祖。宮殿雕樑畫棟,石柱蟠龍,建築深具古色古香之歷史化藝術,並有一代宗師葉王交趾燒及何金龍剪黏等精巧別緻,宮外尚有石獅、旗桿等各一對分別左右,另有宏巍牌樓,不但堂皇而且嚴肅。 慈濟宮經內政部評定第三級古蹟,本宮八百餘年歷史的神像開基二大帝,係來自福建泉郡白礁慈濟宮,於康熙年間由李姓者自白礁迎來奉祀,以迄於今為全省大道公廟僅有者,因此終年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是該廟的主要祭典活動「上白礁謁祖」,長達三公里的祭典隊伍由「蜈蚣陣」領頭,蜿蜒前進,民眾相信讓蜈蚣陣從頭上經過,可以消災避邪。整個活動表達先民對大陸福建白礁鄉渡海來台,飲水思源追懷家鄉的重大意義,因係隔海遙祭,故稱「上白礁」。 學甲慈濟宮,位於臺南市學甲市區中心,奉祀的主神保生大帝(大道公吳真人)神像,乃八百年前宋代之開基古祖神像。 明末清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的部份忠貞軍民隨鄭成功來台,為求渡海平安,由李姓人家迎請家鄉慈濟宮神明保生二大帝、謝府元帥和中壇元帥等三座神尊同渡,庇護眾生。先民在將軍溪畔的「頭前寮」平安登陸,後散居在學甲、大灣、草坔、溪底寮、西埔內、山寮、倒風寮等地,胼手胝足墾土屯田,並共議在學甲李姓聚落的下社角,搭建草寮奉祀保生二大帝等三尊神像。 開基保生二大帝自移駕學甲後,神明威靈顯著,遐邇傳聞,香火益盛,四方善男信女仰賴而來行香者,絡繹不絕,神明乃「相關地勢」,剛好鹽水岸內有一趙姓信徒,為感念大帝替其禳災之恩而獻廟地,乃於現址鳩工興建大帝來台後首座廟宇,各地善男信女聞風,同心協力,解囊捐獻,宮殿遂告竣工。(資料來源:學甲慈濟宮官網) 三級古蹟慈濟宮為台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傳明末清初時有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民隨鄭成功來台,迎家鄉神明保生大帝、謝府元帥和中壇元帥同渡黑水溝,移駕學甲後神威顯赫,香火極盛,而現今之規模則是歷經多次整修後的面貌,其中以清咸豐10年(1860)交趾陶大師葉王的壁堵、屋頂裝飾,及1929年的剪黏師何金龍所主持的壁堵裝飾,與潘麗水先生所繪的門神最為出色,而廟前旗杆地上63尺地下9尺,是台灣保存最久最雄偉的大旗杆。 葉王交趾陶文化館 葉王,作品遍布南部寺廟中。獲稱為「王師」、「葉王」,日治時期,參與法國巴黎的世界博覽會,獲藝術組入選,享譽國際,作品典藏巴黎羅浮宮。 在學甲市區很容易找到名列3級古蹟的學甲慈濟宮,之所以名列古蹟,乃因此廟擁有200餘件葉王的交趾陶作品,1983年「慈濟文化大樓」啟用後,特於2樓 「行得館」收藏展示葉王的交趾傑作,2005年整修後更名為「葉王交趾陶文化館」,並擴及3樓,展示列為「限定一般古物」249件中的103件。 葉王(1822-1875)本名葉獅,字麟趾,嘉義民雄人,約於1860年至1862年間應聘至慈濟宮主持修建,留下〈百忍堂〉、〈七賢過關〉、〈孔明獻 西城〉、〈狄青戰天化〉等等作品。日治時期曾以「嘉義燒」之名參加萬國博覽會,經評為臺灣絕技,視作臺灣國寶;1930年日學者尾崎秀真於臺南府城舉行 「臺灣文化300年紀念會」中,發表〈清朝時代之臺灣文化〉,即讚揚葉王的陶藝神技謂:「臺灣以往300年間,只產生製陶名匠一人」,可見評價之高。 1980年12月2日連續兩夜遭竊56件,慈濟宮乃將葉王作品卸下典藏,另延聘嘉義林洸沂依圖新作;2003年財團法人震旦文教基金會輾轉購得遭竊文物,悉數捐還,為文化館增加館藏,也增加故事。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交通資訊
網頁
備註
電話 06-7836110
開放時間 週一~週日6:00~21:30
資料來源 http://data.tainan.gov.tw/





附近景點:
台南名人幫故居-「烏鴉落洋」寶穴   , 學甲大灣清濟宮   , 陳桂記大宗祠   , 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