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景點資訊 - 洋仔保生大帝廟
名稱 洋仔保生大帝廟
地址 台南市新化區豐榮里洋子127號 ( 臺南市   新化區   洋子 )
介紹 保生大帝廟舊名稱為「大帝宮」創始於荷據時期,建廟於新化區豐榮里,俗稱「洋子」。臺灣縣志載:「廣儲東里之大道公廟紅毛時建」;臺南縣志自然志上卷第105頁稱:「荷據時期,荷人在大目降社教化土民,漢人即以洋子港為開拓中心,建大道公廟為精神堡壘,主祀保生大帝為臺灣最早之神聖,有開臺大道公之稱云」。相傳大道公自大陸乘船渡臺,同舟有知縣(縣老爺) 為侶,到臺時大帝告訴知縣說:他住在埔羌林八卦宅(即今廟址)。大帝神威赫濯,靈感顯應,曾為里民廖掌祖先踏堪厝宅,所擇上樑時辰為天歹日、天歹時。因大帝有先見之明,測知當日縣老爺,必臨此地,乃即克破是情,因此廖家大興,此為大帝來臺顯赫之神跡。本廟於清乾隆二十年,楊能萬倡首重建一次。道光年間,境民亦修建一次。同治五年,董事楊胤、林貓、黃化、廖玉、沈全、陳芳、蔡亮、楊逝、李英東等發起募金壹千參百銀元,大修築一次。光緒三十年,地方有志醵金七百銀元修繕一部分。民國17年,董事林德成、陳文山、蕭漢、楊凱風、蔡蓋儀、林鴉母、鄭番、沈盛、楊天乞、林奢等發起募金修建一次。民國37年,董事陳連進、林大目、鄭從、沈閂、楊明憲、蔡蓋儀、鐘水謨、陳金柱、陳水連、楊枝勇等再主事台彎光復後第一次之修建。(摘自南瀛文獻叢刊第五輯之臺南縣的寺廟與神明)本廟原本列為第二級古蹟,可惜於民國63年重建後原貌已不復見,因此被撤銷古蹟之列,可為古蹟廟宇拆建、整修者之殷鑑。 依據台灣縣志卷九雜記志記載:大道公廟建於荷據時期,但真正創建年代,卻無正確資料可資考證,民國63年再度重建,在銅雕觀世音菩薩像背後,發現刻有「明萬曆丙辰年弟子蔡保禎恭造」字樣,它比鄭成功登陸台灣(1661年)尚早45年。由此證明大帝宮確屬荷據時期所建立,實為本省唯一古老保生大帝廟宇。 關於本廟建立時期,雖不能證明是1616年所建,惟據民國63年11月底,有台南市文獻會專家在廟內開會,認定是1624年所建。縱使有所誤差,亦應相去不遠。 廟宇在清朝履經翻修,中日戰爭期間,由於免不了受到戰火波及,又欠缺維護,呈現傾圯失修之相。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後,人民生活狀況逐漸好轉,於民國37年間才進行光復後第一次修建。 保生大帝廟在七十年代都一直稱為「保生大帝宮」,於廟前左側有一座大理石碑寫著「洋港大帝宮沿革」曰:本宮原稱大道公廟,俗稱「開台大道公廟」,又稱「廣儲東里大道公廟」,民國3年(日本大正三年)重行修建。 廟宇屬兩殿式建築,分前殿及後殿,左右各有一道廊,在門廊之上方各書「大德稱帝」及「保我長生」字樣,廊道可通前殿、後殿、太歲殿(民國102年落成),前殿供奉主祀神-保生大帝,前殿主神保生大帝於2010年間重塑時,發現全身為軟性(手腳可動)據雕刻師傅說這種軟身佛像已很少見。 後殿奉祀-南海觀世音菩薩,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及十八羅漢;觀音佛像為明萬曆年間(1616年)大陸青斗石所雕塑,彌足珍貴。另有百年歷史木製靈籤61面。後殿有二幅古時先民船隻航行至洋仔港停泊登陸及保生大帝擇地建廟彩繪圖,為先民登陸開墾之歷史作見證。 廟前廣場兩邊各有一座「旌旗」--象徵榮譽和權威,在古代只有受過皇帝敕封的神,才享有此種待遇;廟庭廣闊,設置涼亭2座、月眉池1座,環境優美。
交通資訊
網頁
備註
電話 06-5987996
開放時間 全年無休
資料來源 http://data.tainan.gov.tw/





附近景點:
台南高爾夫球場   , 國立中興大學新化林場   , 大坑休閒農場   , 天壇護安宮   , 御真影奉安殿(原新化尋常小學校)   , 新化國家植物園   , 新化朝天宮   , 新化武德殿   , 新化老街   , 新化街役場1934街役場古蹟餐坊   , 新化高爾夫球場   , 楊逵文學紀念館   , 歐威電影館   , 牛稠埔扇貝化石   , 瓜瓜園地瓜生態故事館   , 綠谷西拉雅   , 臺南市西拉雅文化會館   , 虎頭埤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