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新港社地方文化館 |
地址 |
台南市新市區豐華里道爺路3號(南科園區內) ( 臺南市 新市區 道爺路 ) |
介紹 |
新港社地方文化館,於97 年5 月開館啟用,是一座結合科技與文化於一地之文化館設計,擺脫以往傳統規劃,館舍內部空間分為常設展示區及特展區,常態展示區以平埔西拉雅文化及史前考古相關史料為主,特展區邀請知名藝術家展出作品。本館除呈現足具新市地方歷史文化特色之內容外,亦藉以弘揚西拉雅平埔文化及新港社的人文史記,並展示漢人移民發展史,回顧新市的源頭暨展望以科技人文為主軸的現在與未來。 南科開發後,原基地內的13座有應公廟22尊有應公和有應媽,在人為的操作下,結合神明的旨意,新建「新港堂」予以集中奉祀,並躍昇為正神之列,面臨「堤塘渡口」,遼闊悠遠,營造臺江內海的水岸情調,頗有幾分風景;「新港堂」2樓祀神,1樓闢設為「新港社地方文化館」,這是一個人與神、科技與信仰非常完美的互動,算是空前之作了,主導者為新市區長鄭枝南。 「新港社地方文化館」分為特展區與常設展示區,前者不定期邀請藝術家展出作品,後者為「西拉雅生活采風展示區」,重要者有新港文書、港墘出土文物(手鐲、耳環、髮叉)及借展的南科考古文物....,反映新港社的生活片段。 其實,文化館可以擴大視野,拉到北面的花香迴廊、流觴亭與詩詞廣場,讓這些充滿創意的現代平埔語彙,一起傳誦新港社的過往故事。(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南科新港堂位於新港社地方文化館2樓,建築設計融合宗教與文化,擺脫以往傳統廟宇之規劃,一樓為藝文活動中心,內部空間分為常設展示區及特展區,常態展示區以平埔西拉雅文化及史前考古相關史料為主,特展區邀請市內知名藝術家展;堂前滯洪池的亭台樓閣、中國式迴廊、流觴亭與詩詞廣場、點將台配合廟堂形式,象徵古台江內海堤塘港意象的堤塘渡口;二樓為「南科新港堂」供奉南科眾神,是為南科開發基地原有的小廟遷移而建的新廟!新港堂基地所在,近鄰古台江內海堤塘港,為鄭氏時代之港西文書館遺址,更是平埔西拉雅族新港社大聚落之所在,及中寮、宅仔內、五間厝、太爺庄、道爺庄、木柵庄等部落所在地,歷史淵源,故名為「南科新港堂」。 |
交通資訊 |
|
網頁 |
|
備註 |
|
電話 |
06-5897603 |
開放時間 |
夏令時間:週二~週五9:00~17:00、週六~週日10:00~18:00。冬令時間:周二~周日09:00~17:00(週一休館) |
資料來源 |
http://data.tainan.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