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
造紙逾200歷史的紙寮窩,早期因盛產桂竹,促使金銀紙造紙業蓬勃發展,成為新竹縣造紙重地。紙寮窩造紙淵源流長,約莫乾隆年間,紙寮窩的開山劈祖劉傳老由廣東省饒平縣饒陽鎮渡海來台,因為此地竹林茂盛且水源充沛,是個發展造紙的好地方,便開始了造紙事業,並定居於此,形成了劉氏的單姓聚落。民國82年居民建造「傳老亭」,為了紀念劉氏祖宗慧眼開墾紙寮窩的辛勞,將古代如石輪等造紙器具陳列在此,緬懷先祖創業的艱辛,雖亭占地面積小,但為台灣第一座社區造紙紀念亭,意義非凡。紙寮窩造紙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因當地所製的是拜拜用的金紙、銀紙,但在日治時期,當時日本政府禁止民間信仰,也禁絕焚燒紙錢的風氣,紙寮窩的造紙業頓時停擺,當地居民只好轉為務農。到了二次戰後國民政府統治初期,才又恢復傳統造紙業,只是榮景不久,機械化造紙很快取代耗時、費工的傳統造紙業,在1960年代再度沒落,而劉家子弟也因此遷移至外地發展,目前僅剩20幾戶的老人家守在村莊,但當地人為了保存傳統產業,近年成立了「新竹縣芎林鄉紙寮窩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向文建會爭取經費興建「紙寮窩造紙工坊」,於2009年落成,藉此將過去手工造紙的產業,以文化教育與休憩娛樂的方式規畫呈現,讓消失的傳統老行業,有了再造的契機,也讓年輕一輩重新認識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