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
荖寮坑位於暖暖區東南方,東勢溪上游海拔350公尺附近。依據文史訪查,「荖寮坑」當地人原稱「腦寮坑」,腦即樟腦,腦寮則為採伐樟木、提煉樟腦之臨時住所,之後「腦寮坑」逐漸轉音為「荖寮坑」。樟木伐盡之後,荖寮坑相繼種植過大菁、茶葉等經濟作物。清領時期,荖寮坑山區岩層中發現煤炭,1870年代開始有大規模開採,後因運輸不便、開採成本較高而逐漸沒落,於1920年代停採。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保存了暖暖產業的歷史遺跡,園區內除可見到大菁、茶產業遺留下來的零星大菁、茶樹,以及用來浸泡大菁、製作藍染原料的石砌水池-「青礐」的遺跡外,也可見到荖寮坑煤礦的產業遺跡,如礦場辦公廳、鍋爐間、排煙道等,這些都見證了暖暖產業的發展歷史。 此外,荖寮坑因氣候溫暖潮濕,動植物生態豐富多樣,還擁有稀有保育類植物-鐘萼木和台灣特有種杜鵑-金毛杜鵑。因此,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可說是一處兼具生態、休閒、教育與文史保存功能的遊憩景點。園區內主要包含兩條主題步道。一條為荖寮坑產業歷史古蹟步道,以入口涼亭旁登山口為起點,循溪谷上行,沿途可見豐富的植物林相,以及過去荖寮坑產業的歷史遺跡。另一條為荖寮坑與十分古道(淡蘭古道暖暖支線)的聯絡道,也就是荖寮坑與十分古道連接的步道。十分古道和荖寮坑煤礦的發展密切相關。過去荖寮坑煤礦的工人大多為平溪、十分寮的居民,平日就是經由十分古道往返兩地。步道沿途可見石厝、梯田遺跡,推測應為先民聚落的房舍及屯墾耕地。(本照片由李銘江先生拍攝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