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
關廟區因奉祀關聖帝君而得名,區內廟宇更與在地人文息息相關,不只是居民的精神信仰,也是地方的精神象徵。 環顧關廟區,每一個村里都有屬於自己的村廟;位於山西里的開基老廟「山西宮」由於位處關廟區市中心且信徒眾多,逐漸成為全區的共同信仰總廟,也是海內外信徒的宗教聖地。神蹟靈驗、香火鼎盛,居民皆以廟前為趕集市場,附近街坊也名為關帝廟街。 山西宮始建於明鄭時期,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主祀關聖帝君,並祀奉有天上聖母、玉皇大帝、觀世音菩薩等,特別的是還祀有彌勒財神。 明鄭時期,漢人自台江內海(今安平),循新港溪(今鹽水溪)及許寬溪(今許縣溪)進入新豐里,墾荒並形成聚落後,稱該地為「小香洋民社」。開拓此地之居民景仰關聖帝君聖德,遂建土屋葺茅茨堂宇供奉,成為關廟區最早的廟宇,後來廟前更逐漸結市,形成當時最繁榮之處;目前山西宮前方的武聖路仍為關廟地區相當熱鬧的市場。 山西宮自明鄭時期初建後,期間歷經多次整修與重建;現今山西宮建於民國64年,於民國71年完工。新廟巍峨壯麗,廟構採中國華北式建築,廟埕寬廣,穩重挺拔,三川門石堵上,刻滿歷代先賢忠孝節義的典範;宮內頂上、牆上均刻繪各種華麗藻飾及龍鳳呈祥之物。新廟尤請國寶級大師潘麗水老師精繪門神彩畫和壁畫,並聘國內雕塑、國畫、木雕各方名師參與建造,巧奪天工的手藝,令人讚嘆不已。 新廟北側並保存有於民國59年翻修的舊廟(原廟)正殿。 山西宮有別於其他廟宇3年1科,遵循先人留下之例每12年舉行一次祈安護國王醮,各里陣頭都會與會,宋江陣、蜈蚣陣、跳鼓陣等陣頭更具聲勢,並且建造王船以祈求平安,為關廟孕育出了極為獨特的文化。 另外,每年農曆6月24日關聖帝君聖誕的「收契子(義子)」也是關廟區特殊的習俗。契子當天需至山西宮中為其祝壽,無法親自到場者須由家人帶著衣物到廟中蓋聖君大印;還有契子由各村代表領導過平安橋的儀式,稱之為「契子過限」,也是關聖帝君聖誕必定舉辦的習俗之一。 (文字資料彙整於:「臺南市關廟區公所官網」、「山西宮官方網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