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景點資訊 - 原安平港導流堤南堤
名稱 原安平港導流堤南堤
地址 台南市安平區舊安平港海邊 ( 臺南市   安平區   )
介紹 昭和6年(西元1931年),擬於舊港南方1公里,切割鯤鯓半島連接新運河,開築安平新港,昭和10年10月開工,經2年5個月,於昭和13年3月竣工。 安平舊港口海岸,皆是砂質形成地,大雨時洪水由上流帶土砂流下,受台灣海峽風浪抵滯,沈積而為細長沙洲,距離現在海事學校二公里的海外,形成左右沙洲,南至臺南市下鯤鯓,北連新豐郡安順庄(現安南區),雖成港灣,因四季風浪洪水變化異常,兩處通水處(即舊安平港口)隔水闊約西百公尺,而港口全為淺者沙洲,常起波浪。 其間雖有水道,但潮汐時最淺處只不過一公尺左右,且時起變化,風浪後水路位置全變,原有舊港口直線向東通至臺南市舊運河,受土砂之堆積,於滿潮時小舟難行,最後成為臺南市排水溝。 舊運河之咽喉鹽水溪下流至港口間每受洪水流砂堆積,阻塞舟路,運河之價值大失。乃從事港口改良,大正十一年(西元1922年)新運河開鑿,籌建新港口,至大正十三年竣工。在改良工事時,因為工程關係,改築堤防阻塞水道,使其與鹽水溪斷緣,但又遭洪水危害,至麻黃林一帶,被鹽水溪之流砂埋沒,淤積為浮陸,因此舊港已不成港口,終不適船舶之出入。 安平港價值已完全喪失,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擬於舊港南方一公里,切割鯤鯓半島連接新運河,開築安平新港,昭和十年十月開工,經二年五個月,於昭和十三年三月竣工。 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比舊港口的水深,低潮時水深三公尺,新港幅員一百公尺,臺南、澎湖間航行的貨客機帆船及船舶,在干潮時可自由出入。港口南北岸興建有水路護岸,岸端為長160公尺導流堤二條,南北導流堤前端設標識燈。 從此新港取代舊港,暫時恢復安平港原有威勢,但是位於新港北端的鹽水溪河沙淤塞與河床變動,成為安平港及安平繁榮之致命禍源。每當雨季洪水氾濫,大量淤砂挾至下游,河口填成一片浮陸,至一九四七年,河道南侵二十餘公尺,幾將安平切成兩斷,新港口與運河淤成淺溝,不但大型船舶無法入港,小型漁舟也只能於漲潮時進出,安平由國內外港貨吞吐之盛市變成蕭條冷落之小村,安平港也由船舶雲集之海港變成小型漁舟出入之淺水道,自此安平港與安平盛勢一蹶不振。 安平港係為臺南市唯一吞吐港,港市興衰關係臺南市繁榮,一九四九年,由高雄港務局負貴派船挖泥浚深,但是效果不佳。僅能維持五十噸以下船舶出入,外海泥砂淤塞越來越嚴重,長久以後將成廢港,整建安平港乃今日繁榮臺南市急待進行之工作。 安平地形演變 臺南附近海岸,由荷蘭時期起,經鄭成功至清道光二年約二百年之期間,安平是和臺灣本島不相連接的小島,安平與臺南海岸之間海面,當時稱為臺江灣,古代大型艦船均能進出,水深約在五~六公尺左右。 安平為一連串沙洲之一,原名一鯤鯓,安平以南至現在之二仁溪口附近,另有六個沙洲,七個沙洲各稱為一鯤鯓至七鯤鯓,安平以北隔一水道,與北線尾沙洲相望,此水道為進入臺江灣之要道,荷蘭人建築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扼守。北線尾之北,隔鹿耳門與隙行港沙洲相望,亦為進入臺江灣要口。
交通資訊
網頁
備註
電話 06-2213597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資料來源 http://data.tainan.gov.tw/





附近景點:
二鯤鯓砲台(億載金城)   , 億載金城   , 原台南運河安平海關(運河博物館)   , 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夕遊出張所)   , 原安平陳保正厝   , 原安順鹽田船溜暨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出張所(夕遊出張所)   , 原德商東興洋行(現為德式古蹟餐廳)   , 原英商德記洋行   , 台江生態文化園區   ,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   , 夕遊出張所   , 夕遊靜苑(原台鹽宿舍)   , 妙壽宮   , 安平古堡   , 安平古堡   , 安平天主教文物館   , 安平天后宮(開台天后宮)   , 安平市仔街何旺厝   , 安平樹屋   , 安平海山館   , 安平海頭社魏宅   ,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 安平盧經堂厝   , 安平老街(延平老街)   ,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 安平鄉土文化館   , 延平街古井   , 札哈木公園   , 札哈木會館   , 朱玖瑩紀念館   , 林默娘公園   , 王雞屎洋宅   , 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內牆)   , 西社西㡣殿   , 觀夕平台   , 鹽水溪口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