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
在2001年土溝農村的最後一頭水牛喚醒了一群人,農夫、木匠、泥水工,合力扛起水牛精神組成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不是要打造富麗農村,也不是要營造農村現代化,只想找回一點點從小生長土地的尊嚴,因為泥土裡有先民的汗血!找回水牛精神,找回土地尊嚴,把生命價值留給下一代。 今年, 我們要成立一間美術館! 用一個農村來成立美術館! 這個村就是美術館! 美術館就在這個村的四季與農人的生活裡! 藝術在汗水滴下時發芽! 藝術在泥土底滋長蔓延! 藝術在黃昏小徑裡漫步! 農民生活美學就是一種藝術! 農田生產果實應該是藝術。 土溝農村美術館以「美術館是村,村是美術館」 為概念的創舉,將原本的老舊農村改設成藝術色 彩濃厚的殿堂,走進村內,街弄牆上到處可見到 彩繪的朱槿花,大紅花色是土溝人們記憶中最鮮 明的印象。 一般人對於美術館的既定印象就是在大都市中、 具巧思設計的建築物,但土溝的美術館可不是一般 的美術館,而是主張整個農村就是一座美術館,到 處都能見到美麗獨特的創作品。其實,土溝農村文 化營造協會於2002 年成立,由台南藝術大學建研 所協助進行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的村民從一開始的 半信半疑,到後來的全村運動、進行美化家園,原 本村內老舊的豬舍、廢棄的老屋、雜草叢生的空地, 經過改造之後,變成結合農村生活的藝術天地。 土溝美術館範圍內,可見到不少的老厝,其中許多老屋都變成了創作空間,許多創作者們的工作室 就在一旁,因而走逛村中小徑或是田間小路,隨時 有讓人驚喜的特點躍入眼簾。像是從豬圈蛻變成的 文化學堂,也是社區的交誼空間,在學堂外有藝術 家侯加福的石雕馬賽克磚裝飾座椅,豐富色彩很受 遊客歡迎,也是大家一定要留影的地方;另外,還 有一座造型獨特並擁有戶外生態池的藝術工寮紅磚 建築,本身也是座兼具環保的綠建築。 而走在村內這個大美術館裡,視野所及的每樣作 品,似乎都是就地取材,舊水壺、生鏽的烤肉架、 可愛門神、鐵製蜻蜓圖騰、彩繪巨型飼料桶、木頭 做成的羊、稻草編織的牛,饒富創意的作品非常吸 睛。值得一提的是,鐵製蜻蜓圖騰雖是藝術造景, 但同時也是當地人最難忘的回憶,因為,過去台南 後壁的土溝里,可是常常上演著蜻蜓在田間漫天飛 舞的景象呢。此外,村莊內道路沿途設置了多個休 憩處,有的長得像是公車的候車停,有的布置成大 樹底下的歇腳站,也有利用空地巧思規劃成馬賽克 磚拼貼的幸福客廳,或是結合社區環境改善而來的 夢的小屋,都非常受到遊客的青睞。 這幾年來,土溝社區因為藝術作品與藝術家們的 進駐,已逐漸打開名聲,遊客來訪台南後壁,都不 忘順道拜訪這個小農村。而很慶幸的是,村內並沒 有觀光客增加而改變了原本純樸的氣息,也沒有急 著發展觀光,居民們對於美化環境有一定的共識, 讓慢遊沒有商業氣氛的土溝村美術館,成為最樂活 舒適的旅遊方式,呼籲大家保持乾淨,停好車,不 要破壞藝術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