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
基山街是九份的代表老街之一,也是九份地區商業活動最興盛的老街,是一條平均寬度不到3公尺、沿路曲曲折折的狹窄老街。
「基山」的意思是位於「基隆山」旁,從基隆山腳旁的舊道口開始,順著山勢,蜿蜒通至大竿林地區與輕便路會合,全長接近850公尺。其舊名被稱為「暗街仔」,據考據可能有三種說法:
(一)據耆老表示,昔日整條街道的公用路燈只有兩顆五燭光燈泡,所以整條基山街的街道都很陰暗,故稱之。
(二)基山街鼎盛時期,下午到深夜是具有高消費力礦工聚集的尖峰時間,愈到晚上,店家愈是燈火通明、通宵達旦、夜夜笙歌,天色愈暗、愈像街市一樣,故而稱之。
(三)因為九份多雨,人們常被淋成落湯雞,基山街上的商店開始加蓋頂蓋讓人們遮陽避雨,逐漸形成一股風潮,結果使整條街道看起來暗無天日,故而稱之(目前基山街許多店家仍保留此習慣)。
基山街可追溯至明治38年(西元1905年)左右,基山街與豎崎路交叉口附近開始出現幾排店舖開始。大正5年(西元1916年),由顏雲年提供土地、臺北廳提撥經費所興建完成的魚菜市場(今日公有市場前身)開始營業,基山街的地位正式鞏固,商店林立。採金熱潮時期,基山街是九份最熱鬧的商店街,強大的消費力,有了「上品送九份、次品輸台北(艋舺)」的諺語。
據耆老回憶表示,短短一條基山街,幾乎可包辦一個人生老病死以及育樂的所有需求,大家比鄰經營,互不侵擾,是當時的一種奇特現象。九份沒落期間,基山街曾經蕭條到只剩3~4家商店繼續營運。九份再度繁榮後,基山街取交通地利之便,很快又恢復為主要商店街,兩旁商店共計超過200家,前400~450公尺是主要集中區,沿街包括便利商店、特色小吃、伴手禮、茶坊、咖啡館、藝品店、陶畫金石等藝術創作、樂器、個性商品、皮飾精品、茶葉花茶、民宿、中西藥房、民生消費品、童玩、民間博物館、金融機構等,都能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店家與歷史建築,甚至包括迷你寺廟。
基山街雖然狹窄、曲折,但仍是人潮洶湧、絲毫不受影響。今日最大的差異是人潮集中於白天至傍晚,每日傍晚約6:30以後,店家逐一打烊,街道逐漸冷清與恢復寧靜,沿路的紅燈籠也一一點亮。想要一享熱鬧喧囂後的靜謐,請記得在九份停留一晚,於夜晚或清晨再度重遊街道。 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九份舉辦「大紅燈籠高高掛-迎媽祖、慶百年」,吸引大量人潮,而沿街的紅燈籠也一躍成為基山街與豎崎路的主要特色之一。
客運路線的站牌,基山街入口稱為「舊道口」,而豎崎路口的公車站牌被稱為「九份」,原因是汽車路還沒有建好通車前,九份的交通動線主要是透過豎崎路與保甲路扛取物資上下,豎崎路就是九份地區的代表。昭和12年(西元1937年)自動車路(汽車路的前名)建好開通之後,交通運輸重心才改轉往汽車路,基山街被當地人稱為「舊道」,汽車路與基山街的交叉口稱為「舊道口」,變成九份地區生活物資出入口與貨運集散的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