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景點資訊 - 布袋嘴寮代天府
名稱 布袋嘴寮代天府
地址 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街4段231巷93之15號 ( 臺南市   安南區   )
介紹 地理位置 位於總頭寮與中洲寮之間,本里舊名「布袋嘴寮」乃開墾之先民來自嘉義布袋,在民國六十七年一度遭到廢里,併入總頭寮及新寮仔,民國七十九年五月一日因地方須求成立本里。後來才又恢復設里,行政區劃名「布袋里」。 聚落由來 早期布袋嘴寮屬於台江內海東南隅的一塊海埔新生地,西臨筏仔頭港,亦稱「鹿仔瑞寮」(係因王志鹿與王志瑞兄弟以渡筏為業而形成聚落)或稱「海灘仔」,為鹿耳門溪支流小港灣,可通直加弄(今安定)和港口等地。 本聚落開發於清朝乾隆年間,祖先蕭廷直夫妻兩人帶著姪兒蕭鴻行與蕭漢興夫婦,遠從諸羅(今嘉義)布袋嘴,不嫌路途真遙遠,為著生活ㄟ艱苦,來到台江的海埔,搭寮開墾菅仔埔,孕育子孫建聚落,念及故鄉情,而名曰「布袋嘴寮仔」,此為地名來由。 交通 交通方面,境內主要道路為長和路,寬二十公尺。東接北安路與中州寮相臨,西接長溪路,後與公學路與國道八號相接,經由此路可通北安路和安和路,往南進入台南市區,往北到西港或佳里。 信仰 1.道教 (1)觀音佛祖(農曆二月十八)、中壇元帥(農曆九月九日); 明末清初,中國大陸由於南明抗清、滿清高壓殺戮和海盜土匪猖獗等因素,造成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因此,祖先蕭漢家、蕭漢興等(芩海蕭氏七氏祖)冒險渡海遷居台灣諸羅布袋嘴,以曬鹽和捕魚維生。後來蕭漢興、蕭廷直再遷居台江菅仔埔,早為祖先橫渡澎湖(平湖)黑水溝的風險和開墾菅仔埔的瘟疫,為求平安而隨身奉祀觀音佛祖、中壇元帥。 (2)朱府千歲(農曆六月初八); 根據耆老的傳述,早期有位金門武師綽號「拳頭帶仔」的人,攜帶朱王神像由筏頭港來台,後來為了到南部傳授武藝,而將朱王神像寄放在鹿仔瑞寮王家成為家祀神明。當時,適逢草創時期,菅芒雜生開墾不易,再加以水土不服、瘟疫瘴氣與土匪強盜猖獗,人心惶恐,此時朱王與顯神蹟鎮欇地方,保佑民生,先民感恩於其神威而成聚落供奉的神明。 (3)保生大帝(農曆三月十六) 根據耆老傳述,在滿清三階層的土地政策下(大租戶、小租戶、耕佃戶),先民開墾有成後卻遭受大租戶蘇定儀(官宦)苛重的租稅剝削(四六分>五五分>六四分)與霸佔,引起地方七寮(外塭寮、中洲寮、布袋嘴寮、舊和順寮、新和順寮、總頭寮、十三佃寮)先民極度不滿,在申訴無門之下,先民一方面季拜天地祈求神明幫助,一方面醞釀聯合七寮壯丁準備向大租戶訴諸武力解決。適時,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顯化成一位老人,自書訴狀替先民申告於府衙,初府衙大人在官官相護下,拒絕申告且將訴狀丟棄於案下,老人化一陣旋風重捲於案上,府衙大人怒並下令並鞭打老人,瞬間,老人化於無形而受鞭打者卻市府衙大人,至此府衙大人在驚訝之下,始覺其中必有冤情而受理控訴,結果,判定耕地回歸先民,先民感恩於保生大帝的幫助,遂於每年於三月十八恭請保生大帝繞境本庄。 (4)基督教 先民蕭祿為私塾教師,因教書而接觸西教,遂於西元1890年代改信基督教長老教會。 早期由於聚落小、戶數與人口數少據耆老口述,在一般樓房為興建前布袋嘴寮的戶數一直無法超過四十戶,因為只要新成立一戶口就有一戶口遷出,使的戶數都約在 38、39戶之間徘迴,再加以墾荒困難,財力不足,因此並無建築神廟祭祀,故每逢神明生日時,臨時在公地(新代天府西側)搭蓋帳棚擺設神像香案,以祭品與演戲酬謝神明,直到西元1969年才由蕭原興、蕭連中、蕭清泉等人籌建「代天府」,當時興建代天府時全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依人丁募丁錢,或以工代募,而正式有廟宇供奉諸神明。
交通資訊
網頁
備註
電話 06-2467042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資料來源 http://data.tainan.gov.tw/





附近景點:
Sonispa漾魅力音波體驗館觀光工廠   , 『腳の眼鏡』足部科學體驗中心(紅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七股鹽田濕地   , 南寮鹽田生態文化村(原安平製鹽會社鹽田)   , 台江鯨豚館   , 四草大眾廟   , 四草砲台   , 四草紅樹林保護區   , 四草綠色隧道   , 四草綠隧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 臺南鹽田永鎮宮   , 鄭成功紀念公園   , 香光聖堂   , 鹿耳門天后宮   , 鹿耳門天后宮   , 鹿耳門歷史文化區域地方文化館   , 鹿耳門鎮門宮